中班教案《好玩的沙子》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同樣多的沙子,結果是一樣的,積極參加量沙活動,探索用量器測量沙子的多少并記錄,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好玩的沙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量沙活動,探索用量器測量沙子的多少并記錄。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同樣多的沙子,結果是一樣的。
3、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沙、桶、圖片、直尺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引出活動內容,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我們來看一下吧!是什么呀?(幼兒A:城堡。幼兒B:是XX小朋友堆的城堡。)對,這是XX小朋友昨天堆的城堡,那你們知道堆這個城堡要用到多少沙子嗎?(幼兒:不知道)
評析:幼兒自己的作品,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熱情。
2、出示沙子:老師把他堆的城堡的沙子鏟在了這個盆里,現在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好嗎?(幼兒:好)
3、你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桶里的沙子有多少?(幼兒:鏟子、小桶、釘耙……)
4、老師這里有三種測量工具,請你們看看這里哪一種更適合今天的量沙子活動?(鏟子、勺子、小桶)
5、今天我們就用小桶來量一量沙子的多少。
評析:用問題引導幼兒感知怎樣測量,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如:鏟子、小桶、釘耙……
二、幼兒自己探索測量的方法
1、兩兩合作量沙子并記錄
師:老師給每個組都準備了這么多的沙子,待會兒你們用小桶來盛一盛、量一量,把盆里的沙子全部盛完,看看你們盛了幾桶。兩人合作,一人盛,一人記錄。因為這是第一次操作,所以請你們把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1”后面的空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測量結果。
——誰來說說記錄結果?你們盛了幾桶?
——都是這一盆沙子,用的桶又是一樣大,怎么你們的結果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有的人盛的沙子多,有的人盛的沙子少。看來大家要盛的一樣多才行,怎樣才能盛的一樣多呢?
評析:為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多重測量方法,從而使孩子清晰的感受到可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同時教師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測量的樂趣,提供參與探索的積極性。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學會測量的方法:尺豎直沿著桶邊刷平,也是活動的重點。當幼兒觀察不仔細時,教師設疑:“怎么你們的結果不一樣呢?怎樣才能盛的一樣多?”為接下來的探索打下基礎。
三、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
1、討論、示范用桶盛沙子的方法。
師:每一次都要盛滿,沒盛滿就再添一點,太多了就把尺豎直沿著碗邊輕輕刮平,注意要把沙子刮到原來的盆里。
評析:生活經驗是幼兒學習、理解、內化有關測量知識的最重要的基礎,在正確了解了測量方法后,教師繼續激發幼兒對測量的興趣,并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的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索的主動性。教師在幼兒已有經驗上提出挑戰。
2、請一幼兒上來示范量沙子的正確方法。
3、因為這是第二次操作,所以請你們把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2”后面的空格里。現在請你和原來的朋友回到原來的位置再來量沙子,可以交換記錄。
4、交流測量結果,你們盛了幾桶?
教師總結:當我們方法正確時,用同樣的桶量同樣多的沙子,結果是一樣的。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堆這樣的城堡要用到多少桶沙子嗎?(幼兒:知道了)
評析:該環節引發幼兒已掌握的測量經驗,教師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測量的方法:尺豎直沿著碗邊輕輕刮平。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刮不平,但基于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情況。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投影儀清楚演示了正確的操作方法,引導幼兒看懂操作方法和記錄方式,復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無目的地操作。
四、活動延伸
如果用三種不同大小的桶來量沙子,會有怎樣的結果呢?我們下次再來實驗一下,好嗎?(幼兒:好)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
活動反思:
該活動教具利用巧妙,教師使用身邊的實物,讓幼兒做做、玩玩、學學。這樣做體現了“做中學的新理念”,在活動中教師通過清晰的環節,簡練的語言,幫助幼兒逐層梳理操作經驗,把如何測量這個核心概念演繹的清楚到位,使重難點突出,有利于幼兒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
小百科:沙子,指細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狀像沙子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教案《好玩的沙子》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排第幾》含反思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數小鴨》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