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紙從哪里來》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造紙,體驗制作再生紙帶來的快樂,了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紙從哪里來》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2.嘗試造紙,體驗制作再生紙帶來的快樂。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提前一天將廢舊紙巾、報紙碎片用水泡好做成紙漿,小篩子,白棉布,網紗(見幼兒活動資源包),水,盆,搟面杖,《現代造紙》教師教學資源,幼兒學習資源4第18—21頁。
活動過程
1.感受造紙的現代化。
(1) 觀看教師教學資源或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8—19頁,觀察現代造紙機的械化流程。
(2) 請幼兒說一說現代人們是怎樣利用機器造紙的。
2.了解古代造紙術的由來。
(1) 教師:你們知道最早的紙是怎樣造出來的?是誰發明的?
(2) 教師講故事《蔡倫與造紙術》。
(3) 師幼交流:說一說古代人是怎樣造紙的。
(4) 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20-21頁造紙步驟圖,教師示范講解手工造紙的過程。
3.幼兒分組嘗試造紙。
(1) 現將浸泡在水里的紙用手揉碎,撈出來,在教師指導下用攪拌器攪拌成糊狀做成紙漿。
(2) 將紙漿倒入放了水的大盆中,攪拌均勻。
(3) 把帶細網的小篩子上面鋪上軟棉布,浸入盆中,(m.fasang.cn)將紙糊平平的篩起,一層紙漿就會留在上面,過濾掉多余的水,這就是一張紙胚,把紙胚進行晾曬。
(4) 紙胚晾曬成半干時,用搟面杖將紙胚壓平,和軟棉布分離。
(5) 將紙胚放在陽光下徹底晾曬干。
(6) 用剪刀修剪紙邊,一張紙就做好了。
4.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自制的再生紙上畫畫、寫字,感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愛惜紙,節約用紙。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合理,能從幼兒的能力特點出發,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活動效果來看,目標基本能達成,孩子們都能了解到紙的由來。
小百科:紙,用植物纖維制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復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紙從哪里來》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科學教案《調皮的風》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