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教案《養蝌蚪》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樂意和教師一起表演,感知體驗自由游動的小蝌蚪,通過觀察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養蝌蚪》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2、樂意和教師一起表演,感知體驗自由游動的小蝌蚪。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課件:趣味練習--養蝌蚪
【活動過程】
1、出示趣味練習卡,幼兒觀察小蝌蚪。
師:畫面上有什么?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
2、認識小蝌蚪的特征
小蝌蚪的頭長得什么樣?
有幾個黑油油的眼睛?
小蝌蚪的后面有幾條尾巴?
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3、請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動作。
4、師:我們看看小蝌蚪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觀察圖片了解小蝌蚪長大后變成青蛙。
5、師: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們來畫很多的小蝌蚪,把它們放在池塘里好嗎?
6、幼兒畫蝌蚪,用線條畫出大大的腦袋,小小的尾巴。
7、養蝌蚪,把幼兒的作品放在展板上(池塘)。
反思:
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游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及體驗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養蝌蚪》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教案《不一樣的聲音》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摸一摸》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向日葵》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光》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植物生長的搖籃—土壤》含反思
• 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調味品》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沙》
•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好吃的橘子》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再生紙》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雷雨閃電
• 小班科學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