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名稱:世說新語(5方正第五)
故事內容: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1.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駕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 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世林既以忤旨見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其見禮如此。
3. 魏文帝受禪,陳群有戚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圣化,猶義形于色。
4. 郭淮作關中都督,得民情,亦屢有戰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事當并誅。使者征攝甚急,唯使戒裝,克日當發。州府文武及百姓勸唯舉兵,唯不許。至期,遣妻,百姓號泣追呼者數萬人。行數十里,唯乃命左右人人還,于是文武奔馳,如徇身首之急。既至,唯與宣帝書曰:五子哀戀,思今其母,其母既亡,則無五子。五子若殞,亦復無唯。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5. 諸葛亮之次謂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晉宣王戰,乃遣辛為軍司馬。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問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漢也。
6. 夏候玄既被桎梏,時鐘毓為廷尉,鐘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雖復刑余之人,未敢聞命!考掠初無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7. 夏候泰初與廣陵陳本善。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飲,本弟騫行還,徑人,至堂戶。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
8. 高貴鄉公夢,內外喧嘩。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9. 和嶠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心更成進,卿試往看。還問:何發?答云:皇太子圣質如初。
10. 諸葛靚后人晉,除大司馬,召不起。以與晉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乎靚。既來,帝就太妃問相見。祀畢,酒酣,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睹圣顏。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慚悔而出。
11. 武帝語和嶠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然后爵之。嶠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責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它人能令疏,以此愧陛下。
12. 杜預之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預少賤,好豪俠,不為物所許。楊濟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須臾,和長與來,問:楊右衛何在?客曰:向來,不坐而去。長與曰:必大夏門下盤馬。往大夏門,果大閱騎,長與抱內車,共載歸,坐如初。
13. 杜預拜鎮南將軍,朝士悉至,皆在連榻坐。時亦有裴叔則。羊樨舒后至,曰:杜元凱乃復連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請裴追之,羊去數里住馬,既而俱還杜許。
14. 晉武帝時,荀勖為中書監,和嶠為令。故事,監、令由來共車。嶠性正,常疾勖諂諛。后公交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勖。勖方更覓車,然后得去。監、令各給車自此始。
15. 山公大兒著短,車中倚。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時論乃云勝山公。
16. 向雄為河內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淮橫怒,遂與杖遣之。雄后為黃門郎,劉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聞之,敕雄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向受詔而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于是即去。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卻,退人若將墜諸淵。臣于劉河內,不為戎者,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武帝從之。
17. 齊王為大司馬輔政,嵇紹為侍中,詣咨事。設宰會,召葛旗。董艾等。共論時宜。旗等白:嵇侍中善于絲竹,公可令操之。遂送樂器。紹推卻不受。曰:今日共為歡,卿何卻邪?紹曰:公軒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雖官卑,職備常伯。操絲此竹,樂這民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今逼高命,不敢茍辭,當釋冠冕,襲私服,此紹之心也。旗等不自得而退。
18. 廬志于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廬毓、廬。士龍失色。既出刻,謂兄曰:保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19. 羊忱性甚貞烈。趙王倫為相國,忱為太傅長史,乃版以參相國軍事。使者卒至,忱深懼豫禍,不暇被馬,于是帖騎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發,使者不敢進,遂得免。
20.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21. 宣子伐社樹,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為樹,伐樹則社亡,樹而為社,伐樹則社移矣。
22. 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云,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23. 元皇帝既登阼,以鄭后之宏,欲舍明帝而立簡文。時議者咸謂:舍長立少,既于理非倫,且明帝以聰亮英斷,益宜為儲副。周、王諸公,并苦爭懇切。唯刁玄亮獨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廬諸公不奉詔。于是先喚周候、丞相人,然后欲出詔付刁。王既人,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訂。周候未悟,即卻略下階。丞相披拔傳詔,徑至御床前曰:不審陛下何以見臣。帝儋無言,乃探懷中黃紙詔裂擲之。由此皇儲始定。周候方慨然愧嘆曰:我常自言勝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24.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援吳人,請婚陸太尉。對曰:培樓無松柏,熏蕕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為亂倫之始。
25. 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彪。恢兒娶鄭攸女。于時謝書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鄭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俘光整。王嘆曰:我在遣女裁得爾耳!
26. 周叔治作陵太守,周候、仲智往別。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婦女,與人別唯啼泣!便舍云。周候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奴好自愛。
27. 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明旦,服仲智,仲智狼狽來。始人戶,刁下床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床。仲智手批之,刁為辟易于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云:君在中朝,與和長與齊名,那與佞人刁協有情?徑便出。
28. 王含作廬江郡,今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意自若。
29. 顧孟著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30. 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仆射,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后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31. 王大將軍當下,時咸謂無緣爾。伯仁曰: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在?
32. 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云溫太真所說。溫嘗為東宮率,后為吾司馬,甚悉之。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敦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33. 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34.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或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敝邪?鐘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
35. 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酒,以釋橫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
36. 蘇子高事平,王、庚諸公欲用也廷尉為丹陽。百姓雕弊,也慨估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御床,并蒙眷識,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肉,任人膾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37. 也車騎與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中丞初不視,直云: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術大怒,便欲刃之。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始得全首領。
38. 梅頤嘗有于陶公。后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于春秋,萬機自諸候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卻,明日豈可復屈邪?
39. 王孫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40.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并為元輔。成帝初崩,于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子沖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于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慚色。
41.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傍有客曰:此年少戲乃不惡。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42. 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同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也慨然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43. 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寧可頭戰求勝?
44. 后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45. 王中郎年少時,江彪為仆射領選,欲擬之為尚書郎。有語王者,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46.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云: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47. 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托寄之辭。既成,示庾道恩。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于此。
48. 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后疾篤,臨終,撫軍哀嘆曰:吾將負仲祖于此!令用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49. 劉簡作桓宣武別駕,后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嘗聽記,簡都無言。宣武問: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宣武亦無怪色。
50.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仲祖曰:聊以充廬,何若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51. 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鳥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仆齡若饑,自當就謝仕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52. 阮光祿。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劉尹時為會岙,乃嘆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復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53.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齊牽腳加桓公頸。桓公不堪,舉手拔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54. 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諫?子野答曰:故當出于難犯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顏難犯?
55. 羅君章會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56. 韓康伯病,柱杖前庭消搖。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嘆曰:此復何異王莽時?
57.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示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卻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卻,曰:惡見文度已復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文度兒。
58.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嗔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59. 謝公聞羊綏佳,致意公來,終不肯詣。后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60. 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謝曰:推人正自難。
61. 太極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去:可擲著門外。謝后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王曰:魏阼所以不長。謝以為名言。
62. 王恭欲請江廬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云: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未出戶,江嘆曰:人自量,固為難。
63. 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風流妥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64.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姐,伉儷二宮。休小子之有?
65.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后遇于范豫章許,范公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于時,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遂舉觸對語,賓主無愧色。
【世說新語(5方正第五)】相關文章:
• 長長的故事
• 《桃太郎》繪本PPT
• 《鴨子,鵝》繪本PPT
• 《我們的樹》繪本PPT
• 《我和你》繪本PPT
• 《小狗塔菲》繪本PPT
• 《小豬奴尼》繪本PPT
• 《凱能行》繪本PPT
• 《小貓的嗝》繪本PPT
• 幼兒園教材中兒童故事的研究
• 《野馬之歌》繪本PPT
• 《誰來我家》繪本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