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同一個標準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學測量和統計方法。
2.通過探索發現同樣大小的紙做成的圓筒和方筒,裝的米不一樣多。
3.能夠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記錄紙兩張;
2.每張桌子米一筐;
3.幼兒人手一張記錄紙 、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卡紙、一支筆、一根直尺。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并示范用其中一張卡紙變成一個圓筒,交代幼兒往這個圓筒里裝米,要幾杯才能裝滿,請幼兒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兒做圓筒時,要沿著黑線粘貼。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幾杯米才把圓筒裝滿,并集中統計。
3.教師提問: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張做成的圓筒里量米,為什么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呢?請幼兒來示范剛才是怎樣量米的。
4.教師小結原因:因為小朋友量米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做成的圓筒里量米,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
學習同一個標準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裝滿米,然后把直尺豎起來沿著杯沿輕輕刮一下,接著輕輕把米倒入圓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師把另一張紙變成一個方筒,請幼兒猜一猜哪個容器裝的米多,并集中記錄。
2.用老師教的方法量米,看圓筒能裝多少米,進行記錄。然后請幼兒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著黑線粘貼,做好后用同樣的方法量米,將結果進行記錄。
3.集中交流操作結果。(錯誤的幼兒到區角繼續嘗試)
4.得出結論:用同樣大的紙,做成圓筒比方筒裝的米多。
(四)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哪些裝東西的容器是做成圓筒狀的。(因為做成圓筒狀裝的東西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哪個裝得多》】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科常活動:水從哪里來
• 科學:現代通訊工具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植物是怎樣長大的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物體旋轉樂趣大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玻璃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顏色變變變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按規則排序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信的旅行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根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物體間的間隙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你知道我是誰嗎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防暑降溫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