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班級管理的內涵:
幼兒班級管理是學前教育機構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師與行政人員遵循國家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按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 保教工作的工作規律,采用科學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將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各要素合理組織起來,為實現國家規定 的學前教育目標而進行的保教組織管理活動。
要提高班級的保教質量,需要良好的師資、設備和足夠的資金。這些資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而這一切 必須依靠管理,依靠管理者對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各種因素的組織與調配。班級的科學管理是學前教育機構管理的基礎 工程,是提高保教質量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二、幼兒班級管理的內容:
1.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是為了保證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保教人員圍繞兒童在園內的飲食、起居等一日生活的需要而從事的管理工作。它 是保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順利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必要條件。沒有科學規范的生活管理,兒童就無法開展各種有目的、有 規則的教育與游戲活動。
2.教育管理
(1)開學初工作
①結合家訪和對兒童的觀察分析,完成對班級兒童發展水平的初步評估,做好分析記錄。
②根據兒童實際水平及班級條件,制訂詳細的兒童教育計劃。
③根據教育教學計劃,征集或領取兒童繪畫、手工等教育教學用具,布置活動室,創設教育環境。
④班級保教人員共同制定各項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基本常規,建立班級教育活動的運轉機制,初步建立教師與兒童友好、協調 的關系。
(2)日常工作
①具體設計并實施每日教育活動方案,做好教育教學的反思與推進分析。
②每周提前制訂下周計劃和活動安排。
③每日與本班教師和保育員交流溝通兒童和保教工作情況,相互交接與配合。
④每月召開班級教師會議,研究班級教育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措施,協調分工和合作。根據教育目標及時調整活動室環境。
(3)期末工作
①整理教育活動方案、教育筆記和兒童作品檔案。
②做好兒童全學期的評價工作,填好兒童成長手冊。
③完成教師自身教育教學自我評估,寫出工作總結或研究文章。
④清點教育教學活動材料并登記歸檔。
3.物品管理
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因素,班級物品擺放得當,能給兒童一個整齊有序的環境,有利于兒童生活和 活動,有利于兒童成長,同時也方便教師使用。班級物品包括小床、小被等生活用品,玩具、學具等學習用品以及鋼琴、電視等教師 教學物品。
三、幼兒班級管理的基本要求:
學前教育班級管理的基本要求
班級管理要求對班級的全面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踐證明,主體性、整體性、參與性和高效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1)主體性
在管理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兒童作為生活、學習、游戲的主體的地位,自主性、創造性和主動性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2)整體性
整體性要求是指班級管理應面向全體兒童并涉及班內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整體性要求保證了班級全體兒童的共同進步而不是部 分兒童的發展,確保班級各種管理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3)參與性
班級管理的參與性要求是指教師管理兒童的過程要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兒童活動中,同時要引導兒童參與到管理中來。在活動中, 教師民主、平等地對待兒童,培養兒童的主人意識,與兒童共同活動。要做到參與性,教師在活動中要靈活地轉變自身角色,以適應 兒童需要。有時是游戲伙伴,有時可能是材料提供者,也可能是活動的旁觀者等。教師的參與要以不干擾兒童為前提,尊重兒童活動 的自主性,指導活動要適時、適宜。同時培養兒童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兒童參與到管理中來,管理好自己,與大家一起創設和營造良 好的生活、學習、游戲的環境。
(4)高效性
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時,要求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使兒童獲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發展,使 班級管理呈現高效。
四、幼兒班級管理的方法:
為了實現兒童的保教目標,保教人員也必須掌握一定的班級管理的方法,我們常常把班級管理常用的方法歸納為五種:規則引導 法、情感溝通法、互動指導法、榜樣激勵法和目標指導法。
(1)規則引導法
規則引導就是用簡單易行的規則引導兒童行為,使其與集體活動要求保持一致,確保兒童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保證活動秩序的 方法。
規則引導法是學前教育班級管理最常用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規則是兒童之間、兒童與老師、兒童與環境、兒童與材料之間互動 的關系準則。規則的內容要簡明扼要,簡單易行,規則不能太多,應突出重點,適合兒童年齡和理解水平,規則的制定可以全員參與 ,及時修訂,讓兒童在實踐中掌握并形成習慣。
(2)情感溝通法
情感溝通法是通過激發和利用教師與兒童之間或兒童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積極情感,以促進兒童產生積極行為的方法。情感溝通的 基礎是教師對兒童的理解和愛,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觀察兒童的情感表現,了解每個兒童在班級活動中的情感需求,采 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兒童相應的情感,引發兒童積極向上的行為。
教師要經常對兒童進行移情訓練,使兒童學習形成站在他人立場和角度理解他人情感的習慣,并能從他人的困境中產生助人等親 社會行為。教師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有愛心和童心,經常和兒童產生感情共鳴,把兒童的感情需求與活動情景相聯系,這樣才能 更好地引導兒童。
(3)互動指導法
互動指導就是通過促進兒童與同伴、兒童與教師、兒童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導兒童主動、積極、有效地與人交往,實現教 育目標的方法。
(4)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通過樹立榜樣并引導兒童學習榜樣以規范幼兒的行為,達到管理的目的的方法。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利用具體的兒 童行為做示范,為兒童提供模仿的榜樣,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5)目標指引法
目標引導法指教師從兒童行為的預期結果出發,制定行為目標,引導兒童識別行為正誤,規范兒童積極行為方式的一種管理方法 。
【幼兒園保教知識與技能】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學會《七步洗手法》
下一篇:幼兒園小班春季保健知識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