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社會領域的理解與實踐
一、為什么要有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對幼兒的發展價值是什么?
社會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化指的是兒童從生物人(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即獲得人類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語交流、抽象思維等等);
狹義的社會化則是指兒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融入所在的社會環境與社會關系,接受所在社會群體認可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社會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個性化的過程。因為人“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
每個兒童從出生的那一時刻起就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中。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構成了其身心發展的重要內容。因為人無論如何“天生是社會動物”。社會是個體發展的不盡源泉和廣闊舞臺;社會化是個體學習與發展的基本過程。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學習怎樣與人相處、怎樣看待自己、怎樣對待別人;逐漸認識周圍的社會環境;逐漸內化社會行為規范;逐漸形成對所在群體及其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
能力。這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公民素質。
幼兒期也是人的個性初具雛形的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對人對事對己的態度、個性品質和行為風格,不僅直接影響其童年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感,影響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社會領域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內容包括:交往態度和交往技能;對自我和對他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對群體、群體生活及我群關系的感受、態度和行為幾方面。其核心價值在于逐步引導幼兒學會共同生活,建立和諧的社會(包括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個性品質。
三、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
1、為孩子創設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游戲的機會,讓每個孩子因為“在一起” 而成長 成熟
2、強調在真實的情景中,不斷感受和體驗尊重與被尊重,愛與被愛;獲得存在感、安全感和歸屬感,獲取成長的力量。
3、循循善誘,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必要的行為準則、道德要求、學習做人,做好人,做有原則有夢想有智慧的健康人
4、積極利用周圍資源,讓孩子們走出幼兒園,走進更廣闊的人群中,了解更多周圍的人,理解他們與自己的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有最初的認識與繼續了解的興趣
5、努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有接受多元文化,了解世界的最初興趣,并在不斷感受中體驗到:共同生活是極其美妙的事
【關于《指南》社會領域的理解與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我要感謝的人》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工作計劃
•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不擠不搶好朋友》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誠實的花朵》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領域 講座PPT課件
• 小班社會領域教學計劃范文
• 社會領域教學知識(PCK)親社會行為:同情心(小班)
• 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講座PPT課件
• 講座《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有效組織與實施》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領域解析PPT課件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鮮花送給誰》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輕輕講、靜靜聽》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