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小班數學《大的和小的》
|
課程分析
|
物品的大與小是相對而言的,要通過比較才知道 。小班幼兒對于大和小有了一定的經驗 ,他們往往根據自己對于大和小的理解, 急于去判斷一件物品的大和小 。那么我們要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幫助幼兒去理解一個物品是大還是小?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給孩子提供操作的機會。多用語言鼓勵孩子進行操作。同時使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孩子們去學習比較同一物品的大與小,并且能夠說出哪里大? 哪里小 ? 在操作時,提供同一物品的大小不同的圖片,能夠讓幼兒通過兩個物品之間的比較, 區分物品的大與小 。 |
課程目標
|
1.知道通過比較,才能得出物品是大是小。 2.能比較兩個同類物品的大小,會用“xx大給大猴,xx小給 小猴”等語言表述。 3.能情緒愉快地參與比較大小的活動。
|
課程準備
|
PPT 大猴和小猴的玩具 大小玩具盒子
|
課程過程
|
1. 聲音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聲音。聽一聽,它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2. 看圖片,比一比 (1)引導幼兒觀察后比較出大猴和小猴,并用“1號是大猴,2號是小猴。”表述。 (2)在“房間”里比較同類物品的大和小。 如:“這個拖鞋是誰的,給誰穿?”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并用:“紅拖鞋大,給大猴穿,藍拖鞋小,給小猴穿。” (3)比較杯子、桃子、香蕉的大和小,能夠說出:“兩個xx比一比,xx 大給大猴,xx小給小猴。” 3. 比一比,分一分。 師:“糟糕了,大猴和小猴的玩具混在一起了,你們能比一比,分一分嗎? (1)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 請幼兒分享自己找到的玩具,并用:“這是大xx給大猴,這是小xx給小猴。”
|
課程反思
|
通過上課、反思,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節向下,一個環節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幼兒進行解答,應該讓幼兒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這樣才能看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掌握差異,以及對個別沒有掌握的幼兒進行鞏固輔導,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耽誤了一些時間,使得整個活動的時間有所延長,這是我準備工作的不充分,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生動有趣,部分孩子沒有投入到活動中,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此同時,在操作結束后,要給每一位幼兒分享的機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說的過程 ,這樣也能幫助幼兒復習鞏固說完整的話。最后要加強班級幼兒的常規教育 ,在每次活動時,提前與幼兒做好課前的常規約定,在活動中用淺顯的語言提醒幼兒遵守課前的約定 。 |
【小班數學PPT課件《大的和小的》含教案】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