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較形象夸張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教學目標: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較形象夸張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
5、利用課件和圖譜,讓幼兒直觀的感知音樂。
6、結合故事讓幼兒進行充分的創造性表演,增強音樂的趣味性,發展了幼兒的肢體表現力。
7、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幼一起進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鼠寶寶們跟媽媽出去玩吧!
看,我們來到了哪呀?(拉幕)
我們走路時要小心點,東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沒有大花貓。
(貓圖)喵!不好,有大花貓,寶貝們趕緊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幾天,一只調皮的鼠寶寶乘媽媽午睡時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分段傾聽樂曲,創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一)、觀看課件,學會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觀看課件A片段。
師:調皮的小老鼠怎樣跑出來玩的?是怎么走的?請你來走一走。它跑幾步就會怎樣?(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0)
2、師:你們瞧,老師把小老鼠的行動都畫出來了,你們一起看著圖,聽老師讀兒歌,你們拍節奏。
剛你們打的節奏是幾拍子的?我們跟著小老鼠一起來試一次,邊拍邊念。仔細聽一聽,小老鼠說到哪個字的時候要停下來準備看看了呢?
那我們一起走起來,注意說到‘西’的時候要停下來左邊看一下,右邊看一下。
師:你們走的可真不錯,小老鼠越走越快,我們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1、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腳上粘到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幼兒思考并回答。
師: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說的辦法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2、觀看課件B片段。
師: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輕輕的還是怎樣?(用力拉,使勁拉)誰用動作來學一學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呢?
它一共拽了幾次呢?我們一起跟著小老鼠來拽泡泡糖啦!
三、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課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個部位)自由講述表演。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師總結幾個有代表性的動作編成順序,按順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動作。
4、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們猜小老鼠是怎樣掙脫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5、看課件
幼兒回答:來了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BC)師:那我們一起來做做,音樂結束,小朋友要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樂曲并進行游戲。
1、教師交代游戲要求。
師:貪玩的小老鼠還想帶著我們再走走玩玩呢,你們愿意嗎?媽媽看看哪位寶寶玩泡泡糖彈回來粘的地方不一樣。
2、看課件,師幼共同游戲。
五、結束總結。
1、師:小老鼠為什么會踩到泡泡糖呢?
師:吃過的泡泡糖應該怎么處理?(幼兒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師: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 也不講衛生,我們得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教學反思:
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
一、語言線索。
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動作,因為音樂是三拍子,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表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活動中是讓幼兒反復的聽音樂,找到那兩個音,其實可以采取更好的對策就是運用語言線索幫助幼兒記住動作,比如說為前半段音樂配上“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兒歌,以此來解決教學障礙。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可以提問“小老鼠說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
二、合作表演。
活動的難點之二是對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學中,老師是用自己的示范讓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變化,但是對于大班孩子的學習來說,有一種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間的合作表演。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表演能力,這樣老師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觀的身份觀察指導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嘗。
活動中又讓幼兒品嘗泡泡糖,其實用意有兩個,一是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與律動中夸張動作的聯系,二就是為了進行生動的環保教育。比如對問題“吃完泡泡糖以后,應該怎么做才對?”的討論,在活動中老師是采取先沉默后說理的方式進行,老師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裝紙,并告訴孩子們,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裝紙在解開后應該妥善保管好,當你想吐掉的時候可以將它們包在紙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實老師應該將孩子們解開的包裝紙收好,然后建議提問:“老師為什么要把這些包裝紙收好呢?”讓孩子們自己來思考原因,主動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師的直接說教,相信這樣的方式能不斷提高大班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在活動的結束部分這樣提問:“小老鼠為什么會在草地上撿到泡泡糖?”以此作為環保教育的延伸。
四、創想模仿。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不過在小老鼠對泡泡糖的處理上以“用力拉”來表現,比較單一,老師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兒如何多樣的表現“拉”上,而忽視了音樂本身。在泡泡糖的處理上,老師可以從小老鼠調皮的個性以及音樂歡快詼諧的特點入手,引導幼兒對泡泡糖甩不掉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想和模仿。這樣的創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現“一樣的老鼠”了。
總之,一個活動包含的教育價值是豐富的,雖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言,教師考慮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給孩子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樣的老鼠和不一樣的泡泡糖就是這樣做了全新的嘗試。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節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活動,讓我學會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
小百科:泡泡糖,粵語稱吹波糖或吹波膠,是特制于吹泡泡的一種口香糖。泡泡糖有很多的顏色與味道。最常見的泡泡糖味是由冬青、香莢蘭和山扁豆而作。泡泡糖的化學黏性比一般口香糖要高,這樣泡泡不會一下子就破了。許多現代的口香糖品牌是特制于吹泡泡,黏性高但是不容易粘在皮膚或衣服上。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兒歌教案《不一樣的味道》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蟲兒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