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每天忙忙碌碌,放學一回家就做作業。看她小小的身影在燈下埋首苦寫,覺得她真是辛苦。只是辛苦倒也罷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讓我感到的不僅僅是震動,更是一種震驚。
期中考試過后,女兒語文考了99分,讓我給她在試卷上簽名,我看了女兒丟分的那道題,試題是這樣的:
仿照下面的樣式做題
示例:月有(4)畫
題:馬有()畫
大有()畫
竹有()畫
我看了女兒做的,這幾道題她都答對了,而老師減了一分,原因是女兒沒有用阿拉伯數字去答,因為例子中的“4”是阿拉伯數字。而女兒用的是中文的“一、二、三、四”答的題。我問女兒:“老師對你說什么了。”女兒說:“老師說我沒用阿拉國數字答。”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阿拉伯數字,說成了阿拉國數字,在她此時的頭腦里,只有數目,還沒有這種中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區分。
面對女兒這張99分的試卷,我茫然了,這是教育的什么?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大唱“素質教育”,可這種刻板的考試方式,刻板的答案,刻板的教育,真能提高孩子們的素質嗎?考試制度不改,應試教育就不會終結。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嚴重扭曲和異化,把教育完全變成追求分數的過程。
由女兒的經歷,我想起了一位從日本考察回來的朋友對我說的一件事。他談的是日本的歷史教育和考試題。他說日本的老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俄戰爭(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次日中戰爭(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近因的遠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是輸在什么地方?分析之。這位朋友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且不說這道題的內容是著如何讓我們震驚,只就出題方式而言,比我們的單純的考察死記硬背要更培養學生吧。
我又想到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雖然不乏優秀教師,但更多的教師,又有誰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放在首位呢?他們注重的,大概只是學生的分數和自己的名次吧。
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幼教隨筆:教育,這是你的什么】相關文章:
• 幼教隨筆:小推車的妙用
• 小班幼兒教育隨筆我也是最棒的
• 中班幼兒教育隨筆觀摩中班區域的感受
• 幼師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認識錯誤
• 幼兒教育隨筆集錦16篇
•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抓住時機,現場教育
• 幼兒園教育隨筆解開第一顆扣子
• 幼教隨筆:引導幼兒按時來園
• 精品小班教育隨筆5則
•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讓幼兒增強表達的自信
• 幼兒園到底該教孩子什么
• 幼師教育隨筆做孩子們心中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