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迎端午
∷午節即將來臨,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交流“端午節”的來歷,并一起動手包粽子,孩子們積極主動,花樣百出,每個粽子都賦予了它獨特的意義,整個活動中大家的興致都很高,氛圍活躍,之后我們還一起將粽子送入廚房,一起品嘗了粽子,每位孩子都露出了滿足的微笑,有的孩子還在交流哪位小朋友包的最好看呢,相信這次活動會讓她們記憶猶新!
二、孩子做的“第一次”
現在的幼兒,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在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讓父母包辦代替,于是,孩子的“第一次”便被無形的剝奪了。
記得我班過完年剛來的張偉宸小朋友,他姥姥剛給他買了一雙新鞋子,對我說:“劉老師,孩子第一次來到這個新環境,希望對他多照顧一下。他還不會系鞋帶,如果……”家長的一席話,令我感到很吃驚:孩子都是小班下學期了,還沒系過鞋帶,第一次就這么難嗎?我不相信,我有信心讓孩子學會第一次。于是,我教張偉宸學系鞋帶,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一遍一遍地學,終于,他學會了。雖然他系的一點兒都不好,還打了結,我看著孩子充滿成功的臉旁,我扶摸著他的頭,及時表揚、鼓勵了他。
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幼兒大膽嘗試“第一次”,讓他們多學第一次,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分享評語
幼兒園的家園聯系冊一直都是老師和家長聯系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是以孩子為中心,但好像孩子參與的并不多,只是老師和家長圍繞孩子進行的交流,孩子對這本小冊子似乎關心的也不多。
課外活動時,我檢查對孩子的評語是否有錯別字時,不自覺地念出了聲音:“張夢琪在園內表現很好,積極的參與各項活動……”不知何時,張夢琪已經在我身邊了,“劉老師,你剛才是對我說的話嗎?”“是啊!怎么啦?”“那么,媽媽對我說的話你能讀給我聽嗎?”孩子祈求的語氣讓我念了起來:“你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有時候一不如意,就亂發脾氣,希望以后講道理……”。張夢琪的表情由開心變得害羞起來。這時,又有幾個孩子圍過來:“老師,老師,我媽說了什么?”“我爸爸怎么寫的?”孩子們用期望的眼神看著我。于是,我一本一本地讀給他們聽,孩子的表情隨評語的不同而微妙地變化著,由此我感到了評語的重要性,它觸動著孩子幼小的心靈……
雖然孩子不識字,但在成人幫助下,孩子也可以“讀”評語。只有孩子“讀”懂了評語,才會感受到大人對他們的期望,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改正,也只有這樣,家園聯系冊才會更加有意義。
四、從小學會尊敬老人
我們有節活動課是幫幫兔奶奶,在上這節課時我們互相討論怎樣愛護老人,尊敬父母。爸爸媽媽每天很早都要送你到幼兒園,還要去上班,晚睡早起的就是為了你們,還有的是爺爺奶奶來送。你們說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累不累呀?小朋友都說我們的爸爸媽媽真辛苦,爺爺奶奶更累了?我趁機會說:“那小朋友今天晚上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洗洗腳、捶捶背好不好呀?小朋友都很高興的說好。
到了第二天,小朋友們都來告訴我他們昨晚怎么做的。忽然劉一冉跑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我昨天晚上給我奶奶洗腳了,我問他你奶奶怎么說的呀?我奶奶什么也沒有說,我感到很奇怪,你奶奶怎么會什么也沒有說呢?那肯定是你奶奶激動地說不出來了,那你有沒有發現你奶奶的腳怎樣呀?他的腳上有很瘌手。我說那是送你上學,走路磨的。劉一冉好像有所感悟。
五、愛護攜物
最近我們班里養了一只小烏龜,但是由于我經常忘記給小烏龜換水,有時魚缸里的水都干了,小烏龜就渴死了,不過再倒上點水,小烏龜就會又活過來,之后,小朋友就幫我養小烏龜。他們很認真、很細心,經常給小烏龜換水,還給小烏龜帶好吃的食物。
今天,楊皓天跑到我面前十分自豪說:“老師,你看小烏龜讓我們養得多好呀,你養的時候小烏龜經常渴著。”我聽后說:“老師很忙經常忘了,所以才讓你們養著呀。”
經過在幼兒園里養小烏龜的經驗,許多小朋友在家里也養起了攜物,他們養成了飼養攜物、愛護攜物的習慣。
六、讓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今天游戲的名稱是螞蟻運糖,當我把游戲名稱告訴了孩子們時,孩子們個個高興極了。
游戲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開始了,他們一個個順利過來,國兆華總是松開手,剛才那股興奮勁全部沒有了,結果我讓他坐到一邊。我過去趴在他耳邊說:“你不要把手松開后面的小朋友跟不上了。”他又融入到了游戲中去。
成功是一個永遠勇于向前的催化劑,是自信的源泉。幼兒的發展有差異,對孩子的要求要因人而異,因人施教,循序漸進,一切要讓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6篇】相關文章:
下一篇:精品小班教育隨筆5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