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兒童的需要
學前兒童主要的生活場所就是家和幼兒園,在家庭中,家長通常會覺得最煩惱的事情莫過于無法讀懂孩子的行為,不知道他們的行為代表著什么意思。無法了解兒童真正的需要并滿足兒童的需要!這里的需要不僅是物質的需要,還有生理的需要和心里需要,當然也有精神上的需要!我們都知道當兒童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比如:哭.鬧.發脾氣等。甚至有的兒童會因為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成人稱之為“作",事實上,“作”有“作”的原因,只是承認沒有發現而已。
那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和解讀兒童的需求,并給予滿足呢?《滿足兒童需要,成就幸福童年》的作者郭宗莉,郭院長曾說過:"不能忽視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眼睛放光的時候,就是"機會之窗",成人應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傾聽,并鼓勵孩子嘗試和探究!"
當然,兒童的某些需要在成人看來是不合理的,那么我們成人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所謂的不合理需要,同時成人應該給予兒童選擇的權利,要為孩子的自我建構創設環境提供條件。需要就是"行為的動力和源泉",任何人的行為活動都是基于某種心理需要的產生,兒童也是這樣的。所以作為我們老師或家長,只有了解和尊重兒童的需要,以滿足兒童的需要為出發點才能激發兒童的內在動力!
但是在此同時"滿足兒童的需要"也并非事事順從兒童,很多家長將尊重兒童誤解為遷就孩子,結果走向放縱的誤區。這樣與孩子而言,反而讓孩子的生活混亂缺乏規則,過度情緒化并難以應對挫。
每個兒童都是一個個體,是獨特的,所以他們的需要也將有100種。成人需要通過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的言行,辨別兒童行為背后的真實的需要!這些需要雖然復雜,但并不是無規律可循的。當我們成人認為兒童的某一種需要是錯誤的行為時,成人應該聆聽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后的理由,這樣不僅能化解矛盾,更給了兒童自由思考的空間。
舉例來說,其實全家的休閑活動是兒童最期盼的,在以外界社會的接觸中,他們會嘗試多種活動,并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能力。因此每次外出兒童都會有好奇,宣泄,玩耍等需要!但是家長往往從自己的角度來規定,他們在外面的一切行為。把他們的正常需要看成是“作”。這樣就把自己推到兒童的對立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尊重、觀察孩子的心理需求極為重要!
望島幼兒園
孫美麗
【理解兒童需要,觀察很重要】相關文章:
• 幼教隨筆:不該對幼兒造成無形的壓力
• 幼教隨筆:過橋
• 最好的父母是"剛剛好"父母
• 幼兒園午睡一聲令下 這樣對孩子好嗎
• 教育寶寶的六個注意事項
•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 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 幼兒園老師的入園止哭絕招
• 幼教隨筆:愛是幼教工作者的靈魂
• 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
• 幼師常用資料:教師介入幼兒園小班幼兒區角活動的準確時機
• 幼兒園的那些面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