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換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聽孩子的聲音或許會受到不一樣的效果。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個一直討論的話題,怎樣蹲下來呢?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而是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觸孩子的世界。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稍稍維持秩序,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熱鬧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己玩起來了。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釋然了。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輕輕的放大錄音機的聲音,隨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聽一聽聲音是否合適,問一問旁邊的小朋友,這樣能聽到嗎?回答是肯定的。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第二、老師或許會出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還要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換一換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聽孩子的聲音或許會受到不一樣的效果。
【幼教隨筆:坐在平等的位置聆聽孩子的聲音】相關文章:
• 幼教隨筆:教師應與幼兒多聊聊天
• 幼兒園課堂教學改革:談創意閱讀
• 小籃球大快樂
• 教育隨筆中班(精選10篇)
• 小班教師教育隨筆娃娃家雜記
• 中班教養反思 夏季幼兒如何預防腸道疾病
• 幼師教育隨筆陪“蝸牛”一起散步
• 幼師教育隨筆哭鬧的背后
• 八種開發孩子右腦的方法
•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動畫片引起的不同觀點
• 幼教隨筆:也談幼兒挑食
•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3篇